西凉政权历两代三王,21年。李暠死后,其子李歆、李恂先后继位,在位时间都不长,并且不像李暠那样治国安民,而是大修宫室,严刑峻法,致使“人力凋残,百姓愁悴”,统治极不稳定。公元420年,李歆被北凉沮渠蒙逊杀掉,次年沮渠蒙逊又率兵来攻,李恂据城而守。沮渠蒙逊用大水灌城,城陷,李恂自杀。
西凉立国虽短,创国者李暠却成为陇西李氏的骄傲。
●大凉王朝
大业十三年(公元617年),隋末凉州姑臧人李轨建立了大凉王朝。李轨先尊唐高祖李渊为从兄,后自立为天子。
隋朝即将灭亡,各地地主官僚纷纷建立自己的武装,以图重新建立封建政权。在这些地主武装中,有一支是凉州姑臧(今甘肃武威)人李轨的军队,他依靠自己的军队,建立了凉国。李轨(?—公元619年),字处则。隋末任鹰扬府司马。时薛举起兵于金城(今甘肃兰州),势力强大。
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,置官属。武德元年(618),高祖李渊遣使给李轨送来玺书,称李轨为从弟,李轨也遣使入朝,高祖遂册拜李轨为凉王。第二年,李轨占领了河西五郡之地,改称凉帝,建元安乐,并遣人奉书给唐高祖,自称从弟、大凉皇帝。高祖怒,遂决意灭凉。
李轨建立凉国后,其集团内部渐渐出现矛盾。开始,李轨以梁硕为谋主,梁硕谋略过人,遭众人忌怕,李轨之子仲琰就在李轨面前说梁硕的坏话,李轨不能明察是非,杀梁硕,致使众心疑惧。继而,李轨信任的产部尚书安修仁,与其弟兴贵勾结,按照李渊的意图,先劝其归唐,不成,就诱其攻唐。武德二年(619),兴贵、修仁偷偷引来胡兵,围攻李轨,李轨率领步骑千余迎战,失败,被安修仁抓住,送长安斩首。
李轨从据兵自立到兵败被斩,共历时三年,凉国可谓昙花一现。
●魏公李密
隋末起义军领袖李密于公元617年改元即位,称魏公,定都巩县,改大业十三年为永平元年,并设置官属。历史上又一个李氏政权就这样诞生了。
李密即位后,造洛口城做大本营,各地起义军纷纷归附,李密一跃而为中原盟主,大河南北许多郡县都受他管辖,曾发声讨隋炀帝的檄文,以"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水,流恶难尽"形容隋朝统治者的罪恶深重,号召人民推翻他。李密对瓦岗军的发展,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李密所建魏国,历时两年。
●大蜀王朝
李顺本是四川茶农,不堪官府压迫而揭竿,公元994年建立大蜀政权,称大蜀王。失败后下落不明,也有人说到了广州。
李顺(?—公元995年),青城(今四川灌县西)人。大顺政权的建立,标志着李顺起义军的革命斗争达到高潮,其势力北抵剑关(今四川剑阁北),南至巫峡,使北宋政府感到极为惊恐。
宋太宗派出大批兵力来镇压革命军,起义军20万人夺梓州(今四川三台),强攻八十多天,因宋援军到而失利,损失了不少力量。接着,成都被围,义军经过浴血奋战,终因孤军无援而失守,三万多义军壮烈牺牲。李顺被迫离开成都,一说下落不明;一说辗转到了广州。
●大唐盛世
公元618年,李渊受隋恭帝禅位,即位于太极殿,改国号唐,改元武德,都长安。此即著名的唐朝。唐朝历15代,共290年。
李渊,原为隋朝太原留守。《旧唐书·高祖本纪》载:“其先陇西狄道人,凉武昭王悬七代孙也。”隋炀帝末年,李渊为山西河东防慰大使,曾率十余骑攻击母端儿之兵,所射七十发,皆应弦而倒。因袭突厥有功,大业十三年(617)拜为太原留守。
大业十三年(公元617年)六月,李渊建大将军府,并置三军,又设置开府,置官。还开仓库赈济穷乏。一时间,远近响应。冬十月,李渊至长安,十一月,李渊立隋代王侑为皇帝,是为恭帝。义守二年(公元618年)五月,隋恭帝禅位。
●后唐王朝
五代时期的后唐政权,是突厥李氏建立的。唐朝懿宗咸通十一年,突厥沙陀族朱邪赤心平定庞勋之乱有功,被赐姓名李国吕,附郑王属籍。其后世族人,皆姓李。
公元923年,李存勖称帝,建都洛阳,以其祖上得唐朝国姓而自称唐室后裔,以唐为国号,史称后唐。后唐为五代北方政权之一,李存勖为唐庄宗,尊李克用为武帝。
同年,梁、唐双方展开决战,李存勖将妻儿和随军家属遣回魏州,誓以有进无退之决心。他以宿将李嗣源为先锋,直取汴梁,而自领大军继后,所向皆捷。又以轻骑兼程,袭取汴梁,后梁守将惊惶请降,后梁末帝走投无路,命侍卫杀死自己。后梁百官纷纷请降,历时17年的后梁被后唐灭亡。
后唐历两代四王,12年,李存勖之后,有明宗嗣源、闵帝从厚、末帝从珂。李存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胆略,但自灭梁后居功自傲,不把那些对他忠心耿耿、出生人死的谋臣武将们放在眼里,他说:"我于指头上得天下。"于是,宿将功臣不再如以前那样与他协力同心。李存勖还重用士族和宠幸伶人;又沉湎于声色,朝政日败,仓廪空竭,以至连侍卫军都因乏食,而雇妻鬻子,难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论他:"知用兵之术,不知为天下之道"。李存勖在灭梁后不过三年的时间内,就变成独夫民贼,终于死于军队的哗变之中。
936年,石敬瑭在晋阳发动叛乱,投靠契丹耶律德光,以割燕云十六州为代价,称儿皇帝。同年,石敬瑭军逼洛阳,末帝走投无路,自焚而死。
李氏建立的后唐终亡于契丹!
●南唐二主
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”词的作者就是南唐后主李煜。公元937年徐知浩建南唐,复其故姓李,名升,至975年,北宋兵人金陵,南唐灭。
五代时期,南方大小割据势力盘踞一方,建立政权。在南方的割据政权中,疆域最广、实力最强的,莫过于吴和取代它的南唐。南唐更是保持安定时间最久,治国成效最显著。南唐王朝的缔造者,是自称唐宗室后裔的李升。
公元927年,徐知浩力量积蓄已久,士民归心,他先拥吴王杨溥为皇帝,至937年,自己受吴“禅让”,建国号唐(史称南唐),改元升元,以金陵为都。不久,复姓李,改名升,以唐宪宗子吴王恪为祖,开创了南唐帝业。
公元975年,北宋兵入金陵,后主李煜被俘而降,南唐历时38年而亡。
●西夏王朝
唐初,党项酋长拓跋赤辞归附唐朝,被唐太宗赐为李姓;宁夏部酋长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,也被赐李姓。1038年,李元昊称帝,为大夏国,建都兴庆府(今银川市),改元天授礼法廷祚,史称西夏。
11世纪30年代,党项李氏在宁夏建立大夏国,历九代十二王196年。
李元昊(1003-1048),又名曩霄,小字嵬理。他不仅武艺高强,而且精通汉文,对宋朝的律法、兵书,以至佛经都有研究。年明道元年(1032)李元昊即位,便模仿宋朝制度,任用汉族地主阶级分子,定立国制度。设置中书省。枢密院、三司使司和御史台,分掌行政、军事、财政和监察;又命仿照汉字创造西夏文字,还制订礼仪,建立蕃学,如此等等,使其政权进一步强大。
宝元元年(1038),李元昊正式称帝,国号大夏,建都兴庆府(今宁夏银川市),李元吴称帝后,向宋廷提出“许以西郊之地,册为南面之君”的要求,遭到北宋政府的拒绝,宋夏矛盾激化。
李元昊死后,由其儿广李凉祚继位,他进一步任用汉人,采用汉制,仍用唐朝的赐姓李氏。在位20年。
1067年李谅祚长子李秉常继位。亲政后积极恢复被母后梁氏所废的汉礼,曾与宋修好,在位20年,国政始终由后族梁氏操纵。此后李秉常长于李乾顺继位。继位时年仅三岁,政权被梁太后把握,后在辽朝的支持下,开始亲政。在位期间对内大力提倡汉文化,对外则先后联辽、金抗宋,使疆域空前扩展。
此后,西夏相继有桓宗李纯佑,襄宗李安全,神宗李遵顼、献宗李德旺继位,此时蒙古部落势力逐渐强大,对西夏不断发动战争,西夏连遭重大伤亡,后来想联金抗蒙,但金朝也国力衰亡。乾定四年(1226),蒙古军大举攻夏,献宗惊惧而死,献宗之侄李睍被拥为帝,是为末帝。第二年,蒙古军围西夏中兴府半年,李睍被迫出降,旋为蒙古军杀死。至此,立国190年的西夏政权,亡于蒙古。
党项李氏所建的西夏国,历时长,影响深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